采收蛇毒的季節在我國南方與北方大致相同,只是南方采毒時間較長。一般在北方為6~9月份,南方可延長到10月,采毒高峰期為7~8月份,每問隔20~30天采毒1次。采毒的常用方法為“咬皿法”,即用1只60毫升的燒杯,或瓷碟等作為接毒器皿,使毒蛇咬住器皿邊緣,毒牙位于器皿內緣部;這時,用手指在毒腺部位輕輕擠壓,即可采出毒液(圖14)。此項工作要有兩人協同操作:1人將蛇從籠中取出,用右手握住蛇的頸部,使蛇張口咬住器皿的內緣;另1人手持接毒器皿,并用另1只手的手指擠毒。采完毒后,放蛇時應先放蛇身后放蛇頭。還有的蛇場應用“咬膜皿法”采毒,即在器皿上罩一塑料薄膜,蛇牙咬穿薄膜,毒液即滴入器皿內,待蛇松口后取下采毒器皿。這種采毒法可避免蛇口腔內的雜質污染蛇毒。為了采毒時操作方便和安全,有的對米毒器皿作了改進:特制一種帶柄的采毒器皿,采毒時手持器皿柄以避免被蛇咬傷或污染毒液,操作更為方便。

圖14采毒方法
蛇毒分神經毒、血循毒和混合毒等類型。不同的蛇毒的成分、生理活性和藥理作用以及主治疾病均有所不同,所以,米毒時不能混合。
新鮮的蛇毒在常溫條件下極易變質,在普通冰箱內也只能保存10~15天。保存蛇毒常用的方法為“真空干燥法”。其操作步驟為:先將采集的新鮮蛇毒用離心機離心去掉雜質;然后放入冰箱內冰凍;凍后的蛇毒再移入真空干燥器內,在干燥器的底部放入一些硅膠或氯化鈣作為干燥劑,上面覆蓋幾層紗布,將盛蛇毒的器皿放在紗布上,接著用真空泵抽氣。在抽氣過程中如發現有大量氣泡在蛇毒表面出現,需暫停片刻再抽,直到抽干時,再靜置1晝夜。通過真空干燥的蛇毒變成大小不等的結晶塊或顆粒,即為粗制蛇毒。刮下這些干制品按重破分裝在專用的小瓶葉I,用蠟熔封,外包黑紙,注明蛇毒種類、重量、制備日期等;然后放置在冰箱或陰涼處保存。干制的蛇毒吸水性強,不耐熱,在潮濕、高溫和光照等影響下易降低毒性貯藏時應更加注意。
隨符科學技術的發展,在動物藥材生產中,形成了一個新的一學科,即“動物藥生產工程”。如人工培育牛黃,活取熊膽汁,活取麝香等,大幅度提高了產品生產量。這類增產技術也可以移植到養蛇上來。例如,為了增產蛇肉需培養大型個體,可以探討延緩性腺成熟的時間,以延長幼蛇的生長期;應用去勢法,使動物增重;通過外科手術增加蛇膽汁產量。據報道,在取膽前48小時,結扎蛇的總膽管,以阻斷膽汁向十二指腸流失,可以明顯增加膽囊中蛇膽汁的含量。該手術可在2~3分鐘內完成。在提高蛇毒產量方面,各地養蛇場已從多方面進行探討,并總結出很多行之有效的方法。甚至考慮用毒腺細胞離體培養的生物工程手段,使蛇毒生產工廠化。
高科技的發展,尤其是生物工程的廣泛應用,必將為飼養繁育和利用蛇類資源.開辟廣闊的前景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