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俗名】紅蛇、桑根蛇、紅花蛇、紅長蟲、火赤鏈、血三更、鏈子蛇、紅斑蛇、紅花子、燥地火鏈、紅百節蛇、醬斑等。
【我國分布地】國內除寧夏、甘肅、青海、新疆、西藏外,其他地區均有分布。
【體長】 體長可達l~1.5米以上,有的可達2米。
【特征】赤鏈蛇頭扁大,呈明顯的三角形。頭部黑色,身體背面布滿紅黑相問的斑紋約70條左右,身體兩側為散狀黑斑紋,腹鱗外側有黑褐斑,腹面呈淡黃色或白色。尾短細。
【棲息環境】主要棲息在田野、村莊、住宅及水源附近,在村民居住院內也常有發現。
【食性】主要以蟾蜍、淡水小雜魚、泥鰍、雛雞、蛙類、幼鳥及鼠類為食。此蛇有食其他蛇的習性,在食物供給不足時吞食同類,養殖時應加以注意。
【活動習性】屬夜行性蛇類,多在傍晚出來活動,尤其是晚10時以后活動頻繁。
【對溫度的要求】 適宜的溫度為20~30口(_。
【繁殖習性】 卵生。5~6月交配,7~8月產卵,每產7~l 5枚,孵化期4()~5【)天。
【功用】 屬后溝牙類毒蛇.毒液含以血循毒為主的混合毒素。此蛇是用于泡酒藥的主要原料之一,蛇膽呵入藥,蛇肉可食用。 |